在化工行业产能过剩、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,供应链的精细化运营已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核心标的。蓝幸携手某全球化工龙头企业(以下简称B集团),通过端到端仓网优化重构产能分配与库存策略,实现8%整体供应链成本降低,净利润提升12%~15%。接下来,我们将从“业务挑战-优化路径-优化成果”拆解这一标杆案例。
01 业务挑战
作为年产值超百亿的化工巨头,B集团在高速扩张中遭遇两大核心瓶颈:
缺乏端到端全链路规划:
B集团此前依靠计划员经验,遵循“就近原则”决策模式,导致供应网络割裂:工厂产能分配与仓储布局脱节,RDC选址未考虑原料采购成本与客户交付时效的全局平衡,整体成本居高不下。
缺乏系统化库存计划逻辑:
原材料与成品库存计划同样依赖粗放式人工经验,缺乏系统性逻辑:引发缺货和周转慢的问题并存,严重影响企业运营效率。
02 优化路径
实现数据标准化
通过分析端到端供应链各环节影响因素和制约因素,结合模型在采购、生产、发运、仓储方面的标准化输入表,形成一套标准化数据框架。
全链路成本分析
通过内置的端到端成本分摊计算,厘清特定客户/商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构成,实现从原材料入库到交付终端的成本汇总。
多场景建模分析
基于基准模型模拟生产网络布局(生产位置/产能分布)与物流网络配置(运输路线/仓储节点)的多种组合方案,量化分析生产班次调整对产能上限的影响,测算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动态平衡点,在产能上限内输出最优产能分配方案。
库存校准策略
基于优化后的生产-物流网络配置,建立考虑需求波动、供应弹性的多级库存策略,最大限度实现端到端成本的最优化平衡方案。
03 优化成果
端到端决策优化带来千万级成本收益
根据项目团队的专业评估,在实施端到端仓网优化策略,并对产能分配与库存策略进行重构后,B集团的供应链整体成本可降低8%,净利润提升幅度可达12%~15%。具体来看,物流成本的下降数额达到千万级别,生产与采购成本更是实现了近亿元的缩减。在库存管理方面,整体库存周转率提升30%,原材料库存水平优化18%。
在化工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市场格局中,实体企业需要应对多重运营挑战与动态需求。作为化工领域的代表性企业,B集团通过实施端到端全链路供应链优化,成功构建"生产-仓储-物流"协同体系,发掘产能与库存的“全局最优解”,也为化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。